图文:卢晓婷 董笑 审核:王君涛
在高校全面推进美育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当下,美育已成为塑造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识教育学院积极响应高校美育号召,精心主办的人文艺术节系列活动正陆续拉开帷幕,为校园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其中,“舞蹈艺术实践工坊”作为艺术节一大亮点活动,于2025年4月25日上午11时在荷苑二楼练功厅精彩开展。该工坊以“现代舞的自由表达”与“古典舞的形神之美”为主线,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领略不同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助力高校美育目标的实现。


本次活动由通识教育学院人文与艺术教研室董笑、卢晓婷两位老师联合指导,来自不同学院热爱舞蹈的学生共同参与,以“现代舞的自由表达”与“古典舞的形神之美”为主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不同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身体诗行”——探索肢体语言全新表达
卢晓婷老师以“身体即语言”为理念,通过地面流动、即兴编创等练习,引导学生打破肢体束缚,用舞蹈传递情感与哲思。学生们在音乐的律动中探索空间、节奏与自我表达的可能性,在舞动中感受自由,释放自我。
二、“身韵之美”——感受中国传统身体美学
董笑老师从“身韵”与“形神兼备”切入,通过手眼身法步的分解教学,还原古典舞的优雅气韵。同学们在手眼身法的学习中,深入体验“圆、曲、拧、倾”的东方美学精髓,更在潜移默化间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三、“倾听身体”——师生共探多元艺术之路
两位老师通过对比教学,启发学生思考舞蹈艺术的多元性。特别设置“双舞融合创作”环节:学生分组将古典舞的柔美身段融入现代舞的抽象叙事,创作出兼具传统底蕴与先锋创意的短作品。
“舞蹈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载体。希望学生能在碰撞中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卢晓婷老师表示。董笑老师补充道:“古典舞的严谨为现代舞注入质感,而现代舞的开放也为传统艺术提供了新视角。”

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工坊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舞蹈的深度与广度。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王同学说:“第一次尝试即兴现代舞时手足无措,但老师鼓励我们‘倾听身体的声音’,最终竟编出了一段关于成长的独白。”另一位同学则分享:“古典舞的云手和圆场步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含蓄之美,这是课堂上难以体验的。”
四、“理念传承”——美育共建持续在途中
作为人文艺术节中极具特色的重要实践单元,舞蹈工坊深度契合高校以文化人、以艺育心的育人导向,延续了通识教育学院“融通古今、艺文共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小班化、沉浸式的教学模式,将艺术审美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们在舞蹈的一招一式、一呼一吸间,感受传统与当代的交织碰撞,于动与静的和谐转换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精神的蓬勃活力。学生在提升审美素养的同时,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实现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的双重升华。通识教育学院将秉持艺术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持续推出戏剧工坊、非遗手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艺术活力,助力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