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持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德语专业教授陈婧带领专业教师团队,于7月30日前往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此次走访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为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在孟总经理的陪同下,德语专业教师团队参观该办事处的各个部门,实地了解企业的技术研发流程、生产运营模式以及涉外业务开展情况。国际化的业务布局,让教师们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座谈会上,双方就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孟经理重点介绍了企业涉外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毕业生招聘标准,他指出,当前外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仍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但企业更看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与跨学科素养。他建议高校加强学生实践实习环节,着力提升其德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出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节奏的应用型人才,为德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视角。陈婧教授代表学院对绿能慧充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德语专业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及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她强调,学院正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推动专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构建具有鲜明能源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此次与绿能慧充的交流,为整合校企资源、共建教学与实践并重的育人平台创造了良好契机。

参与调研的教师们表示,通过此次走访,深刻感受到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德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大家纷纷表示将把企业的宝贵建议融入日常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校企交流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德语专业教师近距离了解了数字能源企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更为德语专业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下一步,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与绿能慧充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项目开发等方面加强对接,通过共建实践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开展定向培养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内领先的综合数字能源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已斩获上百项国家级技术专利,在数字能源领域树立了标杆形象。西南大区总经理孟繁星对教师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及海外市场布局。他提到,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对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急需既精通德语又具备机电专业知识的跨界人才,这与德语专业“德语 + 智能制造”的最新定位高度契合,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