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校长、书记信箱|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百名教师访百企∣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德语专业教师赴成都翻译协会(语言家)开展调研交流

为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语言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7月31日,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德语专业教授陈婧带领教师团队赴成都翻译协会开展调研交流。此次调研旨在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学习先进翻译经验,为学院德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在协会人力部经理方攸攸的陪同下,德语专业教师团队参观了翻译中心、技术研发部、培训中心等核心部门,详细了解了翻译项目管理、技术工具应用、人才培训等业务流程。协会会长兼董事长梁如昕说道,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现代翻译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术语管理软件等新技术,同时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翻译协会秘书长朱素一补充道,德语专业毕业生在文学翻译、商务翻译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但需进一步提升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翻译行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协会会长梁如昕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德语人才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他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领域知识。朱素一秘书长结合协会的实际用人需求指出,当前市场对德语翻译人才的选拔不仅关注语言能力,更看重综合素质与实践经验。“优秀的翻译人才需要具备‘语言+技术+文化’的复合能力,能够在多元场景中灵活应对挑战。”专家们分享了AI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经验,为学院探索“语言+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教师们表示,将积极整合资源,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陈婧教授代表学院对成都翻译协会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德语专业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及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她表示,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与协会与语言家翻译社的宗旨不谋而合。“此次调研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也为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陈婧教授还提出,希望与协会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我院德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语言是文化的桥梁,更是连接世界的纽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携手成都翻译协会与语言家翻译社,共同为语言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成都翻译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经成都市社科联和成都市科协主管的5A级社会组织,荣获“全国优秀十佳社团”“全国先进社会科学团体”等多项荣誉。协会致力于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与其有密切合作的语言家翻译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深耕翻译服务领域17年,业务覆盖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新能源、法律外交等40多个专业领域,服务对象包括中石油、中铁、中航等上万家中外跨国企业,并为北京奥运会、G20峰会、大运会等国际重大活动提供语言支持,被誉为“中国翻译行业的先锋力量”。

上一条:四百工程|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家访活动

下一条:百名教师访百企∣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德语专业教师赴绿能慧充开展调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