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协同育人,7月29日,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德语专业教授陈婧带领教师团队一行赴四川文艺出版社开展专题调研与交流活动。此次走访旨在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德语人才提供实践支撑。
在版权部副主任李博的陪同下,德语专业教师团队参观了编辑部、翻译中心、国际版权部等核心部门,详细了解了图书策划、翻译审校、版权输出等业务流程。总编辑介绍,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出版社涉外业务持续增长,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小语种翻译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需熟悉对象国文化背景,能够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问题。”总编室编务金炀昊表示,德语专业毕业生在涉外翻译、版权贸易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也需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缩短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周期。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外语人才能力要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李博副主任结合出版社实际用人需求指出,当前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选拔不仅关注语言水平,更看重跨学科知识储备、项目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外语人才需打破‘单一技能’局限,在掌握听、说、读、写、译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拓展文化传播、出版实务等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陈婧教授对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德语专业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成果。她表示,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为导向,近年来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积极推进专业转型升级,构建“德语+智能制造”等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此次调研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也为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调研是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百名教师访百企”专项行动的重要一环,不仅为教师团队提供了近距离观察行业前沿的机会,也为德语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走出去、请进来”双向联动机制,通过与企业共建育人平台、共享资源成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精语言、通文化、强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川文艺出版社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家以文学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机构。多年来,该社始终坚持“精品出版、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出版资源,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尤其在对外文化交流、多语种翻译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