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主页| 融合...| 图书馆| 校长...|
辅导员队伍
优秀辅导员的三条标准

    一位诗人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一年一度优秀辅导员评选即将结束,没有任何悬念的评选结果也将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全校广而告之。正如每年一次教师年终考核和优秀教师推选一样,渐渐大家对这种评选也就习以为常、习怪不怪了。确实,很多事情年复一年的做,结果做这件事的人就像机器人一样,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做完了也就“如释重袱”,长叹一声,“总算把这项工作做完了”,学校年终总结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份“素材”--“我们评选了多少多少优秀”。至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情做出来后会带来什么影响,或好的或坏的,也就无暇思考和顾及。

  我们为什么要评优秀辅导员?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是每年一次的常规工作,年年得做,没做就是失职,这是一种回答;为了更好地鼓励辅导员,肯定和表彰一些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这是第二种回答;为了树典型,让广大辅导员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见贤思齐,这是第三种回答。这三种回答都对,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评是一项工作,是一种形式,一个载体,评的背后是学,是导,以及有关学什么、怎么学,导什么、怎么导的思考、宣传和推动。核心是优秀辅导员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优秀”标准,会评出不同的“优秀辅导员”,这是一条铁律。

  以“听领导话、服领导令”为标准,我们可以评出“听话型”优秀辅导员;

  以“革命同志都不容易,评过的让,没评的上”为标准,我们可以评出“轮流坐桩型”优秀辅导员;

  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标准,我们可以评出“老黄牛型”优秀辅导员;

  以“酒风就是作风、吃饭就是工作”为标准,我们可以评出“酒仙型”优秀辅导员;

  以“能吹拉弹唱打(球)”为标准,我们可以评出“文体活动积极型”优秀辅导员。

  以上这些标准我觉得都没错,在辅导员群体中,各色人才应有尽有,何其壮也。但关键还是要看“核心要素”。教育部语言文字司司长、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在谈一个人能力要素的时候讲过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在一个人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中,有些能力必须具备,因为它是你谋身立命的根本,有些能力具备则锦上添花,不具备则无伤大雅,比如说,喝酒,能喝当然是锦上添花,不能喝当然也无伤大雅。我们移用一下,在优秀辅导员的评选过程中,有些标准能照顾则照顾,照顾到了,大家高兴,但有些标准必须具备,不具备就谈不上优秀,这些标准我称之为“核心标准”。

  评价一个辅导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国家文件是有明确规定的,那就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十二字标准。我在这里把它再细化成三条。

  第一条,就是大局意识强

    什么叫大局,学校党委的要求就是大局。大局意识强不强关键看辅导员在完成学校党委布置的急、难、险、重任务时,是表现积极、主动、有创意,还是表现出逃避、被动、应付。我想学校和学院每一个学期总会有那么一件或几件具有“大局”性的工作,这就是考验我们辅导员是否优秀的“试金石”。辅导员是否优秀,一验就灵。不妨大家可以试试。

  第二条,就是工作有特色

    什么叫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我们的辅导员有没有真正履行好“年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创造性开展工作。忌用兼职班主任的特色标准来要求专职的辅导员,忌用模块工作联络员的特色标准来要求年级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有特色就是年级工作有特色,这是我们的工作难点,也正因为难,才足见其贵,才能谈得上优秀。

  第三条,就是乐于交往学生

    美国良好本科教育七项原则之首要,就是鼓励师生的接触。优秀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方面要做得更好,这也是辅导员区别于一般老师,优秀辅导员区别于普通辅导员的重要标准。

  对照这三条核心标准,评了优秀的希望能更优秀,没有评上的,如果符合这三条标准,也可以给自己打优秀。自己给自己打优秀,有时比组织给你评优秀更可靠。

  文件上的“优秀”确实不能太多地说明什么、代表什么和预示什么,因为评优是一项年年要做的“工作”,关键还是通过评选来启发人们对于优秀标准的思考和对照。

  最后送给广大的辅导员同志们袁隆平落选院士时讲的一句话:我没有评上院士,说明我做得不够,以后还是努力工作,但我努力工作绝对不是为了评院士。

 

上一条:辅导员应“尽责、尽心、尽力”

下一条:新生辅导员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