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罗喆
为提升教研室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于2025年9月10日组织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第二次科研经验分享会。本次会议由专任教师赵恩萌主持,全体教师参会并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闫荣荣老师以《科研论文的写作》为主题,分享了科研实践中的独到见解与实用经验。围绕“如何确立具体研究目标”这一核心问题,闫老师提出两大核心原则:一是立足“市场需求”锚定研究价值,二是结合“自身条件”明确研究边界。她强调:“选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研究方向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需审慎对待。”

罗喆老师围绕“AI赋能科研”展开分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系统介绍了多类实用科研AI工具,如文献阅读类可使用Web of Science、CNKI学术助手、ChatPDF、ReadCube Papers等工具提升文献检索与阅读效率;数据统计类可使用R语言、GraphPad Prism 10、Matlab等工具;结果呈现时可使用Origin 2024、Tableau Public、MATLAB BrainNet Viewer等绘图软件提高作图质量。罗老师指出,借助AI工具可切实实现“赋能科研、提质增效”,为科研工作注入新动能。
张颖老师则以《开启你的“微研究”之路》为题,聚焦当前部分教师面临的“研而无果”困境,结合教学实践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她提出,开展“微研究”需从两方面着手:首先,从咨询困惑、课堂现象、问卷诊断等教学实际场景中,精准挖掘“微问题”;其次,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设计“微调整”策略,以小切口突破研究难点,逐步积累研究成果。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履行育人职责、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未来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发挥创新优势,积极破解科研难题,在学术探索中实现自我突破,共同推动教研室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