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笔墨绘天山,美育润心田:通识教育学院南疆七日写生纪实



时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通识教育学院组织师生赴喀什开展“丝路天山·美育沁润”写生实践活动,以画笔记录大美新疆,用艺术传递时代声音。


9月7日清晨8时,西安秋意微凉,通识教育学院曹凯、王笑晨、蒲海红三位教师带领学生张桥、孟壮壮等整装出发,启程前往喀什,开启为期七天的南疆艺术写生之旅。当日下午3时,师生顺利抵达喀什,并于下午4点不顾旅途劳顿,立即前往喀什古城展开首场写生活动,用画笔描绘新疆壮美山河,以实际行动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翌日清晨,师生们早早背上画具穿行于喀什古城的街巷之中,捕捉晨光中的建筑细节与人文风貌,以国画速写记录这片土地的历史痕迹与文化底蕴。


9月9日至10日,师生们前往喀什周边多地取景写生。尽管烈日当空,大家仍全神贯注投入创作,迅速捕捉自然光影的瞬息变化,常常因专注作画而错过饭点,仅以馕和面包简单充饥。直至傍晚,仍借最后一缕天光不断完善作品,展现出高度的艺术热情与执着精神。




9月11日破晓时分,师生们启程前往塔什库尔干县。沿途壮丽的自然风光令大家赞叹不已,甚至在行车途中便热烈讨论山势结构、色彩运用与构图取舍。途中多次停车写生,引来当地维吾尔族朋友驻足观看。面对宏大景观,曹凯老师指导学生“取小景、放大局部,注重画面取舍”,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复杂场景的表现方法。学生张桥表示:“虽然第一次接触油画,但在老师指导下已基本掌握材料特性,这次写生让我获益匪浅。”孟壮壮也感慨道:“现在我能有意识地组织画面,而不是机械照抄,速写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9月12日,师生赴英吉沙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制作技艺,通过观摩传承人现场演示与速写记录,深入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流程。这种沉浸式的实地教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9月13日,师生重返喀什高台民居,继续写生创作,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技巧与美学理念。此次写生实践历时七天,行程紧凑而充实。师生们深入喀什古城、高台民居、塔县沿途和英吉沙县等地,坚持每日清晨即出发写生,充分利用每一刻光景,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9月14日晚8时,师生们带着丰硕的艺术成果和深刻的艺术感悟返回西安。据悉,所有写生作品将于后期集中整理并举办专题画展,旨在与更多人分享此次艺术之旅的所见所感,进一步延伸美育成果的社会价值。王笑晨老师总结道:“这七天的实践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跨越数千公里的艺术之旅,不仅提升了大家的绘画能力,更教会了他们如何用艺术眼光观察世界、以真诚态度对待创作。”蒲海红老师补充说:“见证学生在这段时光中的成长与蜕变,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从写生到即将到来的展陈,从个人感悟到公众对话,这将是一次更深层次的美育传递


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迈向实践,这次写生活动不仅用艺术刻录新疆风土,更深化了师生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实现了美育教育的现实延伸。即将举办的画展,将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创作与观众相遇,让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也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艺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笑晨、蒲海红

                                             :曹凯

                                             审核:王君涛


上一条:通识教育学院举办“师德铸魂·教学赋能·课程筑基”专题系列培训为教职工充电赋能

下一条:深耕培训结硕果 交流分享促提升——通识教育学院开展教师培训成果汇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