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的受降仪式上,中国战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这一刻,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鲜为人知的是,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台湾同胞50年不屈的抗争史。自日军登岛之日起,从武装抗日到文化反日,从《马关条约》割台时“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到雾社起义中用生命捍卫尊严,再到5万余名台湾青年奔赴祖国大陆投身全民族抗战,台湾同胞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从未间断,50年间牺牲逾65万人,台湾军民的血肉始终与祖国相连。正如赵士第在《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中所写,“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这段历史不仅是民族的伤痛,更是中华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觉醒。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隋唐时期的“琉球”称谓到元明时期的行政管辖,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朝设立台湾府,两岸同宗同源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开启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篡改历史教科书、禁止传统祭祀等,试图以此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但,台湾同胞始终以武装起义、文化坚守等方式抗争,如1895年台中保卫战中,丘逢甲血书“抗倭守土”,台湾抗日义军血战八卦山。
《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一书的第三部分向我们展示了日本侵略台湾的殖民实质。与日本战时对外宣传完全不同,日本殖民统治的目的和本质就是掠夺与压迫。日本通过总督独裁、警察统治和保甲制度构建了严密的控制网,桦山资纪等殖民头目推行《匪徒惩罚令》,对抗日志士就地处决,全岛遍布1,500处警察机构,18,000余名警察监控民众生活,连婚丧习俗都受干预。经济上,日本使台湾成为日本工业原料供应地,糖、米等资源被强制征收,强占全台66%的土地,垄断盐、烟、樟脑等民生必需品,甚至贩卖鸦片毒害民众,征收80多种苛捐杂税;政治上,日本当局在台湾推行“差别待遇”,台湾人不得担任高级公职;文化上实施教育歧视,日籍学生经费是台生的两倍,又系统性推行所谓的“皇民化”,强制改用日式姓名、参拜神社,甚至通过法律禁止汉文使用。但,台湾同胞通过各种方式或公开或隐秘地牢记自己的文化根脉,1945年台湾光复时,日本殖民者遗留的“改姓名运动”仅覆盖2.06%人口,绝大多数台湾人保留原姓,被迫改名者也多数采用“颍川”“江夏”等隐含中华故土的地名作为姓氏,以坚守中华文化认同。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在台湾制造多起惨案,如后壁林惨案、余清芳事件、东港事件、蔡忠恕事件等。

正如作者在《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中所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可以说,在反割台斗争和整个日据时期,台湾同胞的反抗贯穿日本殖民统治始终。1915年“西来庵事件”中,余清芳等义军以宗教为纽带发动起义,虽遭镇压却点燃了民族意识;1930年“雾社起义”中,高山族同胞赛德克人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殖民压迫,起义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起义勇士以自缢殉节,震惊世界。据不完全统计,50年间,约65万台胞牺牲生命,占当时台湾人口的11.4%。与此同时,台湾同胞通过“台湾文化协会”“台湾共产党”等组织,以教育启蒙、罢工罢市等方式进行非暴力抗争,蒋渭水提出“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的口号,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旗帜。
毋庸讳言,台湾光复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
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这一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毫无疑问,这一庄严决定是对台湾同胞浴血奋斗的崇高致敬,是对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的坚定维护,更是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者的有力震慑,将有力引领两岸同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附:日军侵台期间暴行摘录(摘编自中国抗战胜利网、抗日战争纪念网等)
后壁林惨案:林少猫是日本侵台初期台湾南部抗日集团重要领袖,日方《警察沿革志》记述其“号令严格,毫不侵害良民,概以屠戮日本文武官员为旨”,颇得当地人民拥护。但日本殖民当局必欲除之而后快。1899年5月,林少猫在日方答应其10项条件后表示“归顺”,并于翌年迁居于打狗(今高雄)以南十二三公里的凤山后壁林(现名凤林村)。到后壁林后,林少猫面对穷乡僻壤,全力投入建设事业,率众凿渠引水,开垦荒田,很快成为当地富豪。但就在此时,日本殖民当局却暗中部署,准备消灭林少猫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5月30日,日本当局调动混战第三旅团、第十五宪兵大队和大批警察,突然围袭后壁林。日军先以大炮猛轰,堡内火焰冲天。林少猫率部众奋勇抵抗,因寡不敌众全数死难,仅林少猫尸体旁就散布着80余具部众尸体,其中有妇女、儿童30多名,日军占领后壁林后,又以凤山和屏东为中心,进行斩草除根式的搜索与屠杀,当地居民被杀害者达数千人之众。
余清芳事件:也称西来庵事件,是1907年至1915年间台湾民众抗日斗争中参加人数最多、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牺牲人数最为惨烈的一次起义。组织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余清芳、罗俊、江定等人,范围包括台北、台中、台南等地。余清芳,1879年出生于台湾阿缑。日本侵台时,年方十七,曾参加反抗日本占领台湾的斗争。日本占领台湾后,余清芳更加不满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以西来庵为中心,暗中多方联络,积蓄抗日力量,准备起义。余清芳与罗俊、江定等人以农民为主要对象,开展宣传工作,唤起他们的民族情感,组织武装力量。1915年7月6日,起义军与日军在台南首次交锋,此后多次交战,由于寡不敌众,起义队伍退入山林,遭到日军的围攻。8月22日,余清芳被捕,起义失败。日军为了消灭抗日力量,诱捕抗日民众,将大批抗日人员秘密杀害,具体人数,不得而知。台湾同胞每谈及此事,无不咬牙切齿。日本殖民当局共逮捕近2000人,8月份,在台南设立临时法庭,判处866人死刑,453人有期徒刑。这一判决其残酷程度史无前例,在日本国内也引起轰动,认为显然失当,惨杀过甚。后由于大赦,被判死刑的866人中,有95人被杀害,其余减刑为无期徒刑。
雾社事件:日本占领台湾后,为了掠夺山区资源,消灭高山族的抗日力量,1910年台湾总督制定了一个武力“讨伐”高山族的五年计划。(高山族是最早居住于台湾的民族,长期以来与汉族一起开拓台湾,建设台湾。居住在平原地区高山族与汉族彼此融合,又被称为平埔族。一向居住在山区的高山族由数个族群组成。)但是,高山族同胞面对日本殖民当局的残酷屠杀,不断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30年10月27日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1930年10月7日,高山族马黑波社首领莫那•鲁道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高山族的风俗,导致高山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发。在莫那•鲁道的领导下,雾社高山族民众于10月27日发动起义,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日本殖民统治者得知雾社起义消息后,立即从各地调来军队予以镇压。日军对高山族同胞施放毒气,起义人员死伤较多。高山族同胞撤至山林,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日军死伤半数。在这种形势下,日军改变对策,施展诱降手段,鼓动起义队伍的家属前去劝说。此招不灵,日军恼羞成怒,对不屈的山民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起义失败。雾社高山族同胞总人口不过2100人,在这次起义中900余人战死或自杀。1931年,殖民当局利用高山族内部的分裂,用借刀杀人方式,挑起高山族内部仇杀,制造了第二次雾社事件。
东港事件:1941年11月,日本侵略当局诬陷原台湾文化协会主要成员吴海水(凤山郡医师)有反日举动,以“图谋使台湾脱离日本统治”等罪名予以“检举”,并株连至黄本、苏泰山等人。黄被逼供述东港有所谓“联络机关”,张明色为“负责人”。翌年,日警检举张明色,迫他供出台南市律师欧清石是反日事件“主谋”。郭国基、郭生华。洪雅、黄周等200余名知识分子因受此案牵连而被捕。由于其中以东港人居多,故称“东港事件”。此案审判拖延三年,欧清石被判无期徒刑,张明色等彼判处有期徒刑。在严刑拷打下许明和等多人惨死狱中。1945年美国飞机空袭台北,欧清石、洪雅被炸死。到8月15日日本投降时,被逮捕关押的200余人中仅有四人幸存。
蔡忠恕事件:蔡忠恕是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前身)学生,台湾学生抗日运动领袖,1944年,在中国人民和盟军的英勇抗击下,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已为期不远。在祖国大陆人民抗日浪潮的影响和激励下,蔡忠恕集合200余名青年学生,秘密集会,酝酿反日起义,以期驱逐日寇,收复台湾,迎接抗战胜利,但不幸消息泄露。是年4月,日本警宪大肆搜捕参加反日活动的学生,蔡忠恕等1000余人被捕入狱。蔡受尽酷刑折磨,惨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