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教在明德‖初夏劳动基地瓜果飘香,师生共育实践之花结硕果——马克思主义学院耕耘社团劳动教育纪实

初夏时节,校内劳动教育基地迎来小丰收,黄瓜藤上挂满翡翠般的果实,番茄枝头点缀着喜人的黄花与娇嫩的绿果。耕耘社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生命有加也有减”的劳动实践活动,施肥为作物加营养,剪枝为植株减负担。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让这片实践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当知识遇见躬行实践,劳动教育的果实终将缀满枝头。

修剪加固展身手,初尝硕果品甘甜

5月8日,基地迎来关键养护期。樊静、甘芬两位老师化身“田间导师”,在番茄种植区亲自示范修剪加固技巧。她们手持绑扎绳,指尖在枝叶间灵活穿梭,“注意保留主枝,侧枝过多会消耗养分”,樊静老师和甘芬老师一边讲解施肥要点,一边展示如何用剪刀修剪番茄,同学们围在田垄旁,眼神中满是求知的光芒,立即拿起锄头,根据老师的安排松土、施肥、清理杂草。原本拥挤的番茄苗在师生的巧手下舒展开来,如同列队整齐的小士兵,在阳光下挺直了腰杆。随后,老师们更是马不停蹄地带着学生对基地内盆栽进行清理与换土,以此让一些显现萎意的盆栽植物焕发生机。

劳作间隙,一声惊喜的欢呼打破宁静——首批成熟的黄瓜被摘下,翠绿的表皮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师生们洗净黄瓜,咬下的瞬间,清甜在舌尖蔓延。“这是我吃过最脆的黄瓜!”赵延泽同学举着黄瓜兴奋地说,“原来课本里的光合作用,真的能变成手里的美味!”

分组协作细呵护,数据记录显匠心

一周后的5月14日,基地再掀劳动热潮。在老师们的统筹下,同学们分成“土壤翻耕队”“水肥管理队”“生长记录队”,各司其职展开养护工作。土壤翻耕队的同学蹲在地里,认真观察每一寸土地的板结程度,细心为植物松土呼吸;水肥管理队的同学提着水壶,沿着垄沟精准浇灌,并喷洒肥料;生长记录队的同学则拿着手机拍照,仔细记录每株作物的新变化,“番茄苗长出新花橞,黄瓜藤又结出几个小黄瓜。”在细致的观察中,他们彰显着劳动赋予的科学精神。

尽管烈日当空,汗水浸透衣领,但基地里不时传来欢快的讨论声:“这片番茄的叶子颜色更鲜亮了!”“黄瓜藤需要再绑一道绳,防止伏地!”学生们蹲在田垄间交流观察心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护方案,阳光穿过竹架,在他们专注的脸庞上洒下斑驳光影,构成一幅充满温情的劳动画卷。

以劳育人润无声,成长之花别样红

如今漫步基地,黄瓜架下硕果累累,番茄丛中黄绿交映,每一株作物都凝结着师生的心血。这片绿意盎然的实践园地,不仅是自然生命的成长场,更是劳动精神的培育田。从翻土播种到修枝施肥,同学们在汗水中学会了耐心与责任;从团队分工到数据记录,他们在协作中掌握了科学与方法。正如两位指导老师常提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让孩子们在翻土时懂得耕耘的意义,在收获时理解付出的价值。”

劳动教育基地不仅是作物生长的沃土,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同学们学会用双手创造美好,在协作中懂得责任担当,在奋斗中牢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相信在这份对劳动的热爱与坚守中,他们将收获更多成长的“果实”,让劳动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年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指导打磨会

下一条:教在明德||青春护航 与法同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 “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之“民法典”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