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些问题?
你只是想表达感受,却被对方曲解你的意思?
每次沟通本想解决问题,反而说错话让矛盾升级?
你是否在沟通中感到无奈,想化解矛盾,却不知如何开口?
让我们一起,了解沟通背后的情绪需求,让表达温暖而有力量!
生活中,我们的某些言语和表达方式,常常会忽略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以自我为中心
拿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对的。

经常性的同别人做对比,这种比较的评判方式,无疑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回避责任
将自己行动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缺乏反思内部因素。

强人所难
用威胁、惩罚等方式表达诉求,要求别人。

非暴力沟通是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沟通方法,核心是“看见自己与他人的需求”,而不是“争对错”。它有四个关键步骤,就像“说话的公式”一样好记:
1、观察
描述具体行为,不加主观评判。很多人一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带有自己的评价。这样很容易把彼此放在对立面,也可能会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

2、感受
分享真实情绪,而非指责抱怨。很多人误以为,沟通中不可以表达感受。其实,情绪和感受是我们最柔软、最真诚的部分,本身不具有伤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带着强烈的情绪表现去表达情绪,这会在沟通中造成较重的杀伤力。

3、需要
坦诚内心期待,建立情感连接。这是很多对话缺失的部分,原因是一方面我们会默认对方应该知道我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需求总是躲在情绪和感受背后。

4、请求
给出具体意见,而非强硬命令。请求应礼貌而尊重,好达成而易上手。最好是正面的需求而非遏制性,前者比后者更易接受。

1.全神贯注的倾听
放下“反驳欲”(评判、建议或辩解),先接收到对方的信号,专注理解对方的观察、感受与需求。
2.共情式反馈
回应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共情不是“我懂你”,而是“我看到了你的情绪”。很多时候对方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被理解。(如:你需要公平感,对吗?)
非暴力沟通不是“忍气吞声”,也不是“讨好别人”,而是用更温柔的方式表达自己,同时看见对方的需求。是基于真诚、理解与尊重的联结,让双方的需要被看见和尊重。刚开始用可能会觉得“别扭”,但多练习几次,你会发现和朋友、家人的相处会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