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9月18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马川鑫教授为新生讲授入学教育课。2025级3200余名新生参加。此次报告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星主持。


以史为鉴
解码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密码
上午10时整,防空警报声准时响彻校园,全场师生肃立默哀,共同纪念“九一八事变”。学校党委书记马川鑫教授围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在信仰与传承中奋力谱写最美的青春华章”这一主题,以9月18日这一特殊日期为切入点,回顾了94年前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与14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他说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方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随后,马川鑫教授结合抗战历史与英雄事迹,深入阐释了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他强调,当代青年需以“铭记历史、增强爱国情怀”“勇于担当、践行英雄气概”“团结协作、凝聚奋进力量”“珍惜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为行动指南,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的洪流。



以校为基
二十六载办学初心与特色育人实践
马川鑫教授回顾了学校从1999年创办至今的二十六载历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教师为要,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以“明德、亲民、至善”6个字作为校训。同时对明德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两大办学特色进行重点阐述。

以行立世
对新时代青年的三点殷切期望
报告会最后,马川鑫教授勉励新生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之责”,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红色基因,以武轩宇等校友为榜样,在服务国家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前瞻性、可行性”学习计划,以“1.01的365次方”的坚持,在数字化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中锤炼思维;三是锤炼过硬本领:主动参与学科竞赛、企业实习、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提升解决“真问题”的能力,争做“扎根大地的明德人”。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星在主持时总结强调,马川鑫教授今天讲授的入学教育课程是一次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全体新生要认真体悟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希望大家以今天的入学第一课为起点,立足明德,胸怀家国,在认知时代中“立大志”,深刻认识时代潮流与国家需要,牢固树立远大志向与报国情怀,认知明德、融入明德、奉献明德。在明德校园里汲取知识、锤炼本领、收获成长,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整个报告会以其旗帜鲜明的主题导向、理论深厚的历史阐释、内涵丰富的育人实践、催人奋进的使命召唤,实现了理论高度与思想深度的统一、历史传承与现实关怀的融合。既是一堂重温民族记忆的“历史课”,也是一堂校准人生航向的“思政课”,更是一堂赋能成长路径的“实践课”。

报告会为新生成长注入强大思想动能,要以校训为魂、以实践为基,将个人理想嵌入强国建设的经纬,方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明德人”独有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