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校长、书记信箱|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赴深圳高校和企业调研交流
2025-09-24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张瑞芝 审核:何文举 点击:[]

9月16日-2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王维新教授带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专业教师解蕾、李彩霞、康婵娟、张瑞芝、周阳一行5人,先后赴深圳大学、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卓联电子有限公司及深圳跨境电商协会,围绕高校教育改革、校企合作、产业技术发展等议题进行调研,旨在为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及产学研深度融合寻找新方向、积累新经验。

在深圳大学,调研团重点围绕应用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展开深入交流。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建设区位优势,在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学科交叉成果与“产教融合-国际协同”培养模式给调研团留下深刻印象。双方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专融合”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思政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针对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规格等问题交换意见。调研团详细学习了该校在 AACSB 等国际认证流程中的质量保障经验,为专业优化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赴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期间,调研团队围绕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展开专项交流。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校企战略合作模式: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定制化课程等方式,既帮助学生积累行业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储备优质力量,实现校企双赢。在招聘标准与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强调销售岗、财务岗对专业能力、实习经历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校招生三年保护期”机制,避免过早优化新人,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实现人才筛选与成长。王维新教授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实际,与企业就课程设置优化、实习基地共建等议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人才输送与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在深圳卓联电子有限公司,调研聚焦高端产业技术发展与教育适配问题,校企双方围绕“AI 课程普及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展开讨论。企业人员谈到,AI 课程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但核心仍需回归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高校扩招后部分学生基础能力差异问题,企业建议未来教育应兼顾普惠与精英培养,打造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梯队。王维新教授表示,将把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中,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调研团队走访了深圳跨境电商协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协同育人工作。协会负责人介绍,协会始终以“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制定行业规范、对接政策资源等方式,助力会员企业突破供需对接难点,推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积极联动高校,反馈行业人才需求,协助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教师与协会探讨了产教融合事项,希望未来能借助协会资源,为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搭建实习、就业渠道,实现“行业需求-人才培养-就业输送”的闭环。

本次调研,学院教师全面了解了深圳市高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调研团队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大动力,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信息工程学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下一条:校社携手共育人 明德学子显担当 ——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社区向经济与管理学院赠送锦旗

师资队伍
招生就业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