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响应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号召,2025年7月,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七彩假期 情系镇巴”实践队赴陕西省镇巴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五育”课堂为载体,将普通话推广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和沉浸式体验,为乡村儿童打造语言素养提升的生动课堂,探索推普工作扎根基层的有效路径。

推普+德育:以文化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在鹿子坝社区广场和农家书屋,实践队以《绘出最美青花瓷》《舌尖上的中国》《最美诗词赏析》等文化传承课程为载体,将普通话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青花瓷课堂上,队员赵昱琛通过PPT图文并茂地讲解景德镇陶瓷的古法工艺,引导孩子们用蓝白水彩笔绘制纹样,感受“典雅高贵”的东方美学;《舌尖上的中国》课程中,八大菜系的历史脉络与地域特色成为语言表达的鲜活素材,孩子们在讨论“最爱的家乡美食”时,自然习得“烹饪”“风味”等专业词汇。诗词赏析环节,志愿者以平仄韵律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诵读经典,在抑扬顿挫中体悟汉语的音韵之美。“原来普通话不只是‘说话’,还能让我们更懂传统文化!”五年级的程翱埊在课后感慨道。

除此之外,实践队联合镇巴县妇女联合会在鹿子坝社区农家书屋开展“书香润三秦 阅读伴成长”亲子阅读活动,15组家庭共读《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故事》,父母用普通话为孩子讲述“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在《小王子》的共读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用标准发音传递对真善美的理解。

推普+智育:以科学探索点燃语言表达火花
在《感受中国科技的神奇》课程中,实践队队员邓宝林用生动语言描绘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壮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服务,孩子们争先恐后用普通话复述“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科技名词;《不可思议的力——飞行的秘密》课堂上,纸飞机实验引发对重力与升力的热烈讨论,孩子们用“为什么”“我发现”等句式完整表达观察结果,语言逻辑与科学思维同步提升。化学实验课上,志愿者化身“魔术师”当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喷发出“冰淇淋火山”,孩子们惊呼“像普通话一样神奇!”志愿者顺势引导他们用“首先”“然后”“因此”等连接词描述实验步骤,将零散的口语转化为条理清晰的表达。这种“做中学、说中练”的模式,让普通话不再是抽象要求,而是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有效激发了乡村儿童的科学兴趣与语言自信。

推普+体育:以律动教学强化语言记忆
“小浪花在欢快歌唱 危险之处莫要去闯”在鹿子坝社区广场上,孩子们边唱自编夏令营营歌,边演练“水母漂”“呼救手势”等自救动作。实践队创新设计“语言+体育”融合课程,将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团辅等教学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普通话儿歌,并配合手势舞强化记忆。课程采取分解教学法:志愿者逐节示范,小朋友跟随练习,逐步提升肢体协调性和普通话记忆。活动现场,孩子们踊跃上台展示,动作整齐划一,红领巾在阳光下舞动,彰显青春活力。

推普+美育:以艺术创作唤醒语言美感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匠心独运,将创意美育的种子悄然融入日常学习的沃土之中,开展了非遗剪纸、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美育课程成为普通话传播的创意平台。非遗剪纸课上,孩子们循着清晰的制作指引,折纸、镂空,吉祥窗花与灵动的小动物图案悄然绽放。音乐课上,《我的中国心》的深情旋律在“长江,长城……”的童声告白中被赋予新声;手工课上,志愿者们将精心准备的彩纸、剪刀、画笔分发给孩子们,引导他们制作立体百合、蔬菜王国等手工作品。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画作,一件件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生动记录了小朋友们在知识学习、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成长与收获。社区文化广场的作品展览吸引众多村民驻足,一件件童趣盎然的艺术品,成为普通话推广的“立体名片”。

推普+劳育:力行中淬炼责任担当
实践队将劳动实践和推普融入乡村大地。在鹿子坝社区少工委主任带领下,红领巾“环保小卫士”们手持火钳、垃圾袋,不畏酷暑,深入社区公共区域、绿化带和卫生死角,仔细捡拾塑料袋、纸屑、烟头。此外,实践队还将劳动教育进一步延伸至绿水青山间,在飞将山茶园中,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采茶技巧,“一芽一叶”“揉捻发酵”等专业词汇伴随茶香沁入心田。劳动结束后,孩子们用普通话撰写实践日记,将动手体验升华为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七彩假期 情系镇巴”暑期实践队以“五育融合”为切入点,将普通话推广植入乡村儿童成长链,成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样本。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化基层实践,扩展至更多县域,为教育强国战略注入基层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