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7月15-2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苗乡蜡韵·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7人在指导老师张朋的带领下赴贵州丹寨县和镇远县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队首站来到了拥有丰富蜡染底蕴的丹寨万达小镇,与当地居民、商家及游客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蜡染艺术的认识。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蜡染艺术元素随处可见,对于当地人而言,蜡染不仅是一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更是深深植根于苗族家庭日常生活的民族认同象征,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在千年流传中焕发着历久弥新的蓬勃生命力。

为深入了解蜡染在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学习蜡染制作工艺,实践队前往丹寨县宁航蜡染工坊学习交流。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蜡染制作,从绘制图案、融蜡、点蜡、浸染、脱蜡到最后成品的全部流程,了解到蜡染的起源和窝妥纹、蝴蝶图、百鸟图等代表性图纹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蜡染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更加激发了队员们自觉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期间,同学们体验了蜡染工艺,靛蓝布料与蜡香环绕间,大家分组创作方巾,或借鉴丹寨少数民族曲线图案,或绘苗族经典蝴蝶纹,更有队员融入校徽元素进行设计。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作品呈现眼前,同学们脸上充满成就感。这场体验不仅是技艺的学习,更是与民族文化的深度对话,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蜡染背后的匠心,也让苗乡蜡韵在实践中愈发鲜活。


扎染作为贵州另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实践队走进镇远县青云染物手工艺坊,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了扎染技艺。带着靛蓝余韵,队员们步入镇远博物馆,馆内陈列以“古境悠远”“文化和谐”“红色镇远”“山水福地”四大展区勾勒古城全貌。一日探访,蓝白扎染的雅致与红色记忆的炽热交织于心,队员们既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精妙,更读懂非遗作为民族根脉的价值。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调研、访谈记录、深度体验、参观学习等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让队员们在行走和记录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也在红色历史中强化爱国报国情怀。经济与管理学院将持续加强学生实践教育,让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汇聚成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