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探寻历史印记 传承红色精神”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9月6日至7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百名师生赴陕西省宝鸡市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维维、常静、张乐、杨帆、邢雨晨、景怡欣、张乐六名思政课教师、党委组织宣传部和二级学院教师代表带队。

缅怀革命英烈,砥砺初心使命

6日上午,师生实践团首站抵达位于眉县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列队肃立,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缅怀仪式。两名学生代表缓缓抬起花圈,敬献于纪念碑前,表达对在扶眉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与崇高敬意。随后,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师生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彰显了师生们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步入扶眉战役纪念馆参观。通过馆内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文物和详实的文字介绍,配合讲解员深情的讲述,大家系统了解了扶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重大历史意义,深刻感受到了解放军指战员们不畏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

瞻仰关学宗源,汲取思想智慧

6日下午,实践队转赴眉县横渠镇,参观了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讲学之地——张载祠(又称横渠书院)。师生们漫步于古柏苍翠的祠院内,观看张载生平事迹展,详细了解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精神内涵及其创立的关学思想体系。通过此次参观,师生们近距离感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激发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责任感。

探秘青铜瑰宝,研讨古代文明

7日上午,师生们来到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作为全国最大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精美。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青铜铸文明》等四个主体展厅,仔细观摩了何尊、折觥、墙盘等一件件国之重器,聆听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铸造工艺及铭文价值。

在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博物馆的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围绕青铜器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从多角度分享了学习体会:历史爱好者分析了青铜器铭文对补证历史的珍贵价值;经管专业同学则从青铜文化谈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现场思维碰撞,气氛热烈。

为期两天的宝鸡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意义深远。它成功地将红色革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学习,不仅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升华,还通过研讨交流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青铜器博物馆的研讨环节,让大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对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大家表示未来将更加努力学习,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2025年“延安精神铸师魂 凝心聚力促评建”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