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李箱滚轮碾过校园的石板路,当熟悉的宿舍灯光再次亮起,我们知道——新学期,真的要来啦!或许你带着对假期的不舍,或许对新挑战有些许忐忑,别担心,这里有一套心理调适“锦囊”,帮你快速切换“开学模式”,在新的起点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很多人以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其实它更像一个动态的天平,既会有情绪起伏,又能很快调整状态。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健康误区
误区一:“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错!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就像定期体检一样,普通人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
误区二:“情绪低落就是抑郁。”错!偶尔emo是正常的情绪宣泄,但若持续两周以上,并且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甚至无法正常吃饭睡觉,就要警惕了。
误区三:“求助心理咨询是软弱的表现。”错!主动求助说明你有勇气面对问题,就像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一样自然。

三、维护心理健康小方法
(一)“4-7-8 呼吸法”
压力大时试试用4秒吸气,屏住呼吸秒,再用8秒慢慢呼气,重复几次能快速平复情绪。
(二)自我关怀
每天写下或画下三件当天发生的、能让你平静或快乐的事,哪怕是非常小的事情都可以。可以把它们贴在便利贴上,贴在床头、电脑等醒目位置,感到沮丧时就看看它们。
(三)运动放松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多巴胺,减轻焦虑。可以尝试慢跑、瑜伽、太极拳、球类运动等,让神经放松下来。
(四)倾诉
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时,最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怀。此时,你可以找朋友、家人、老师等人谈谈心,一吐心中的不快,在善意的劝导、热心的安慰下,精神的痛苦将得以消除。
(五)环境陶冶
固定的环境会使人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适当地变换一下环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如到远方旅游,能够转移精力,寄托情感,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种种困扰。
(六)寻求专业帮助
当你自己无法通过努力改变情绪状态时,可以找个可靠的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会像医生治病一样,一步一步把你从烦恼中解救出来。

四、何时应该寻求帮助
当出现以下预警信号时,请及时寻求专业支持:
(一)生理异常
连续两周以上失眠或嗜睡,体重在一个月内波动超过 5%,无明显诱因的头痛、胃痛等躯体症状。
(二)兴趣缺失
对曾经热衷的活动完全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认知偏差
反复出现 “我毫无价值”“生活没有意义” 等极端想法,或产生自伤念头。
(四)社交回避
刻意减少社交活动,回避亲友邀约,出现 “社交退潮”现象。

心理健康是一场需要终身学习的修行。当“心理感冒” 来袭时,及时寻求帮助不是终点,而是迈向内心丰盈的新起点。不妨从今天开始,将每天10分钟的 “心灵对话” 设为固定日程,用温柔与耐心,陪伴自己穿越情绪的四季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