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的暑期生活,促进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学校从健康教育、身心关怀、实践成长、队伍赋能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促进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
前置科普引导,守住假期“底线”
放假前,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情绪管理、压力调节的方法,提醒大家关注暑期常见的心理困扰;通过学校官网、“明德学工”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平台,推送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内容,帮助学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增强应对能力。学校还组织学生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促进学生对自我心理的探索和成长。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自我心理认知水平。


关注身心平衡,守护健康“主线”
线上咨询“不打烊”,畅通求助渠道。针对暑期学生分散的特点,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了线上咨询和电话咨询服务,安排心理咨询师轮流值守,及时接听学生来电,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建议。学生可通过学校融合门户中的“心理健康”线上咨询平台、电话等方式预约咨询,及时倾诉学业焦虑、人际交往困惑、家庭矛盾等问题。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咨询师会进行动态跟踪辅导,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暑期共接听心理咨询热线50余次,开展线上咨询10人次,帮助众多学生解决了心理困扰,度过了心理难关。

丰富实践体验,点亮成长“航线”
暑期是学生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好时机。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四百工程”思政实践教育活动,通过走进乡村田野,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历史场馆,感受文化魅力;探访养老院、参与社区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和同理心。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暑期不再“宅”于家中,而是在体验中收获成长,为未来发展积累能量。





促进家校合作,共筑健康“防线”
学校积极加强家校合作,共筑守护屏障。学校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暑期状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如何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家庭,学校还会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改善亲子沟通模式,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港湾”。


加强队伍培训,赋能工作“一线”
学校选派多名心理咨询师与辅导员参与鼓圈引导师、音乐治疗等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最新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团体心理辅导技巧等核心板块。通过系统学习,参训人员不仅更新了知识体系、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拓宽了工作视野,借鉴了其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与此同时,学校组织校内心理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案例督导活动,通过分享咨询实践中的经验心得、共同研讨破解工作难题,进一步夯实了心理教师的业务功底,增强了服务实效。



学校通过扎实开展暑期心理育人工作,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心理健康素养,解决了心理问题,还加强了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深化了家校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