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三位明德“师德标兵”教师
郑薇:“教育学生,从爱出发”
郑薇,副教授,陕西省大学数学教学委员会委员、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先后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明德学院“优秀教师”、“学生最满意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多次荣获省、校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编纂专著4部(主编3部,参编1部)。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共获国际三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一项、陕西省一等奖21项,二等奖45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她,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郑姐姐”,同学们在一封封写给她的信中说“你是我大学里最喜欢的教师,我们不希望你那么累……”,“永远信奉一种叫做郑薇的追求……”。在她的从教生涯中,始终秉承“爱你的学生,学生才会爱你”的信念,用爱心、责任、奉献坚守三尺讲台,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着一名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她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大量引入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养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课堂一分钟、课下三分钟”的学习规律,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学生满意率均为100%,所教班级考试总评均为全校第一。
她关爱学生,常与学生谈心,掌握不同学生状况,激发其成长动力,曾帮助一名学生成绩从0分提升到80分,对高等数学从最初排斥到最终接受。她不但传授知识,更教学生做人,经常鼓励学生在勤奋学习的同时,要学会人际沟通,广泛参加课外活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她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年数学建模竞赛都连续奋战三天四夜,甚至晕倒在实验室。有一年在已有3个月身孕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指导7个队参赛,在她的努力下,明德学院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实现国际奖、国家奖与省级一等奖零的突破。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最大的感悟是“为了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我们都要好好努力,用自信和乐观展示平凡的美丽。用心耕耘今天,含笑收获明天,愿同学们在大学都有美满的结局。”
刘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刘勇,教授,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陕西赛区组委会委员,英国BC雅思笔试西安地区考官,中国心理协会终身会员,婚姻情感高级咨询师,萨提亚高级咨询师。来校工作二十年,在学校20周年校庆时被评为“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 编纂专著3部(主编1部,参编2部)。主持、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思路、新理念融入其中,发展完善语言+工科、语言+商科、语言+艺术、语言+医科教育理念,调整课程并注重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需求。牵头完成省级一流课程培育、建设及申报工作,《英汉高级口译》课程获批申报省级一流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嵌入体验式教学,完成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加大学生实践环节。
她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积极改革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坚持以赛促学,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让学生们实现跨文化交流,为将中国文化国际化尽一份力量。
她对于学生既严格统一要求,又关注到个体差异去因材施教。学生常说刘勇老师给大家的印象尤为深刻,举手投足间优雅的气质和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为之动容。据学生回忆:“入学后的第一个节日,刘老师为学生订做了两个冰淇淋蛋糕,并用拍立得将时光定格在了‘此刻’,那是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动。”这是学生对她最高的褒奖。
翟书颖:“执着杏坛,乐于奉献”
翟书颖,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负责人,陕西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校虚拟仿真课程负责人,西安市高新区创业导师。获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作为物联网专业的负责人,翟老师热情洋溢,积极为新生做入学教育,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为了推动因材施教的顺利进行,翟老师认真观察耐心教导每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跨专业的困难、树立信心,并顺利入职心仪的企业。
教学方面她潜心研究,带着学生前往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调研学习。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她深入调查企业,签订多家校企合作协议。为了保证实习实训的顺利开展,翟老师细心考察尽心尽力。对于翟老师,学生们更多的评价不是老师,而是“朋友”,在他们眼里翟老师像朋友一样关心关爱着他们,“虽然是位女老师但私下里更多的称她为‘翟哥’”,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而翟老师在学生眼中就是这样一位教学认真,温柔知性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在每年的毕业季,她总会说:“不要难过,好儿郎志在千里,母校就在这里,老师就在这里,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
图文来源|党委(党委学生)工作部
明德融媒体中心